自磨機的結構組成
干式自磨機出現較早,在20世紀50年代,生產使用的干式自磨機占自磨機總數的65%。但濕式自磨機發展迅速,60年代濕式自磨機占70%,70年代許多國家將干式改為濕式,現在只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使用干式自磨機。
濕式自磨機的結構如圖1,給料部件1將輸送來的原料送入自磨機內。物料在給入后在斗體平底堆積,形成物料襯墊,可避免物料的直接沖擊,平底的下端制成傾斜40°左右的溜槽,保證物料流入自磨機內。6是格子板,7是提升板,將物料提升后排出機外,9是自返裝置。
圖 1
進料端襯板在靠近中心的一端設有高250mm的波峰,有利于使物料折向筒體中;端蓋襯板有外圈和內圈之分。為了減少物料沿端蓋表面滑動造成襯板的磨損,以及為了使物料當筒體旋轉時隨之向上提升,在外圈端蓋襯板上有截面尺寸為80mm×80mm的突起部分,稱為半截護筋,有時在內圈端蓋襯板上也有凸起部分,稱為全護筋。
在排料端蓋內裝有格子板。格子板視篩孔處位置分為高位(不常用)中位和地位。當自磨機的充填率在45%左右時,可用中位排礦格子板;但是充填率較低是,例如低于20%,就有可能排不出礦。因此,必須視具體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格子板。
格子板在靠近中心部位有高度為250mm-330mm的波峰,另有截面尺寸為80mm×80mm的徑向護筋,其作用為使物料向筒體中部折射并減少磨損,與進料端蓋的護筋作用相同。筒體內部裝有平襯板和T形提升襯板。
在濕式自磨機排料端的中空軸頸內還裝有圓筒篩和自返裝置。當料漿通過格子板并由格子板的提升板提升后,送到圓筒篩上。細粒級通過篩孔,經中空軸頸排出機外,而粗粒級則沿篩面運動至左右方的舉板處,經過舉板的提升,送入輸料螺旋內,輸料螺旋的旋轉,是粗粒級物料送回磨機內再磨。圓筒篩從粒度為20-30mm以下的物料中分離出3-5mm以下的細粒級,而將粗粒級返回。返回的粗粒雖然較為集中于排料端,沒有經過整個筒體長度的磨碎,但是,自磨機長度小,又有端蓋襯板對物料下落時的這回作用,使返回的粗粒級物料拋向筒體中不,因為磨碎 仍較好。